“在全球互联网上,.cn和.中国是代表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在近日举办的“互联网+”时代的网上争议解决研讨会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齐麟表示,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域名注册量保持快速增长。
伴随而来的,是日益增多的域名纠纷。这些纠纷包括域名侵犯在先注册的商标专用权或是域名不正当竞争等,如域名对商标的混淆和“淡化”、同名商标在申请域名时“撞车”、域名的内容侵犯他人商誉等。
“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CNNIC非常重视管理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取消相关审核、预留域名开放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域名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权益机制促进域名的健康平衡发展。”齐麟说。
在域名纠纷解决方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CIETAC)也做了不少工作。
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于健龙介绍说,自2000年开始提供域名争议解决服务以来,共有近3000件各类域名争议案通过贸仲委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得到解决。
我国国家域名注册量已超1200万
近年来,国家域名注册量保持快速增长。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4月底,国家域名注册量已经超过1200万,总量上仅次于.COM,.NET,.DE,国内域名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从域名注册量看,新通用顶级域名的注册量已经接近600万个,注册量最多的.xyz已经接近100万个,前10位的注册量都已经超过10万。”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北京合作中心主任宋崝介绍说,与中国相关的新通用顶级域名里,.网址、.wang和.公司注册量也都位居前列。
宋崝表示,这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互联网产业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与其相关的域名纠纷也会增加,相应地对域名争议解决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域名纠纷是互联网时代新出现的法律纠纷形式,包括域名侵犯在先注册的商标专用权以及域名不正当竞争等。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的进一步结合,域名成了商业竞争中的又一主体,域名纠纷的形态也更类似于一般的商业竞争纠纷,如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从而误导相关公众。
此外,据齐麟介绍,全国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数量达到84家,域名注册代理机构超过5000家。截至5月底,全球NEWG注册量为583.5万个,其中中国区注册量达148.0万。多数NEWG注册局采取低价促销或批量合作的方式注册域名,注册用途多数为域名投资和品牌保护,域名应用率有待提升,缺少有影响力的网站。
域名争议解决机制成首选方式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争议,成为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于健龙表示,目前,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因为其公正、高效、快捷、执行有保障等优势,已经成为国内域名抢注纠纷解决的首选方式。
于健龙说,自2000年开始提供域名争议解决服务以来,贸仲委一共解决近3000件各类域名争议案,其中国际通用顶级域名争议案件近1000件,中国国家顶级域名争议案近2000件。
2000年,贸仲委成立了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接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委托,按照有关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的要求,以网上争议解决的方式,解决中国国家顶级域名的争议;2001年,贸仲委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共同成立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接受美国互联网数字与地址分配机构的委托,解决国际通用顶级域名的争议。此后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先后成立了首尔秘书处和吉隆坡秘书处。
齐麟表示,CIETAC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所提供的域名争议解决服务是CNNIC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的核心部分,其在快速有效地解决域名争议维护网络环境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